大地爱好者
源于土地,热爱生活

黄瓜菌核病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方法

黄瓜菌核病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方法

农户们种植黄瓜时,是否有遇到菌核病呢?那您知道防治方法吗?这里小农人老师就来给你讲解黄瓜菌核病的发生以及防治方法。

在近几年的黄瓜保护地栽培中,黄瓜菌核病的发生有日渐严重的趋势,特别是在秋冬茬的栽培中遇到连续阴天的情况下则发病更重。菌核病一定要利用保护地小气侯可调控的有利条件进行综合防治,利用茎干涂抹法治疗菌核病有特效。

一、病源及危害症状

黄瓜菌核病病源属于核盘菌,子囊菌亚门真菌。菌核在干燥的条件下可以存活4~11年,在水中1个月就会腐烂。

露地、保护地黄瓜均可发病,在保护地中发病最重。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感染此病,主要为害果实和茎蔓,果实感病多在残花部,茎蔓感病多在近地面的茎部或者主侧枝分枝处,感病部位先是呈现水浸状腐烂,并长出白色菌丝,后期菌丝纠结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一般菌核混在土中或附在种子上进行越冬或越夏,进入田间后遇到适宜的条件便可萌发出子囊盘并散发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先侵染花部,带病的残花落到茎上引起茎部感染,感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后期大量纠结成菌核,菌核再萌发形成新的侵染源进行再侵染。

本菌对水分要求较高,相对湿度在85%以上,温度在15~20℃时有利于菌丝的萌发、生长、侵入及子囊盘的产生。因此高湿、低温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在北方的2~4月份和10~11月份发病最重。

三、防治方法

采用温湿度调控法来抑制该病的发生,再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法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生。

1、农业防治上茬作物收获后深翻或改土,要深翻至25厘米以上,将菌核深翻到土中来抑制其萌发,或者把表层25厘米的土层换成大田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和水生作物轮作,或者在夏季灌水浸泡1个月,也可有效地降低土中的菌核基数。

2、物理防治播种前用10%的盐水漂种2~3次,淘汰出菌核;或采用紫外线棚膜,可抑制子囊盘和子囊孢子的产生;还可采用高畦覆地膜法来抑制子囊盘出土散放孢子,减小病源。

3、生态防治利用温湿度调控法来抑制菌核萌发,上午以闷棚升温为主,下午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来降低结露时间,早春日均温可控制在29℃或是31℃高温,相对湿度在65%以下可减少发病;防止灌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可延长灌水间隔期。

4、茎部涂抹防治当菌核病感染茎部时可以用小刀将白色菌丝和腐烂组织刮掉,露出新组织,然后用多菌灵原药或扑海因原药直接涂抹上去,当天便可控制病情发展,第二天便可治愈,只要病斑还未绕茎1周,用此法就可治好。菌核病感染茎部时在前期时不易发现,可以在叶部发病后,利用中午高温光线强时,到棚中观察一下,这时蒸腾作用最大,表现出萎蔫状的植株,便是感染了菌核病,其他的黄瓜根茎部病害如枯萎病、蔓枯病等都可以通过此法来早发现早治疗。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0%速克灵烟剂或40%百菌清烟剂熏棚,每667平方米每次用药250克熏10个小时以上,第二天通风半小时后方可进棚;用5%的百菌清粉尘剂进行喷撒,每667平方米每次用1千克左右;用50%的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进行喷雾,每7~8天1次,连喷3~4次。

以上就是菌核病防治的详细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惠农学堂还有更多相关的农技知识哦,持续关注惠农学堂,为您种植过程中答疑解惑。

版权提示:大地爱好者平台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地爱好者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赞(0)

抢沙发

大地,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