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Hara),别称蓼萍草,扁草。为多年生无茎沉水草本,有匍匐茎。生于溪沟、河流等环境之中。分布在中国的多个省区;伊拉克、印度、中南半岛、日本、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有。有药用、观赏、经济等多种价值。
苦草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苦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伊拉克、印度、中南半岛、日本、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
中国分布
在中国苦草广泛分布于南北各省区,主要产于吉林、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
苦草生长习性
苦草生命力强,生长迅速,弱光环境适应能力强,干扰后再生能力强。水环境温度与其生理生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水温决定了苦草的萌发和休眠期。每年6-8月,气温较高时为苦草分蘖生长旺盛期,10月中旬后分蘖逐渐停止,进入衰老期;翌年3月,当水温超过10℃时,球茎开始萌发生长。苦草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及河流中,在沟渠、溪沟、河流、池塘、湖泊、内河航道的静水或流水中均能很好地生长。不宜生长在贫瘠的沙土或肥沃的河泥。
苦草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自然条件下,苦草可通过匍匐茎进行无性繁殖。每年3-4月开始萌发并进入缓慢生长期,7-9月快速生长并达到最大生物量。
人工繁殖
苦草种子存在休眠作用,播种前可进行冷湿层积处理,打破种子休眠,合适浓度的草甘膦和生根剂也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萌发率。在4月底至5月上旬,当水温至15℃以上时可播种。可直接种在田间沟的表面上,也可种在大水面浅滩处,确保苦草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将种子与半干半湿的细土或细沙混合撒播,采条播或间播也可,搓揉后的果实还有很多种子未搓出,也撒入沟中。播后等待发芽即可。
苦草栽培方法
1、条件
用于苦草人工制种的水面应在1333平方米亩以上,水深可控制在70-100cm范围内,淤泥深厚,静水或水流缓慢,水的透明度较高。选用的苦草种应籽粒饱满,光泽度好,呈黑色或黑褐色,长度2mm以上,最小直径不小于0.3mm,以天然野生苦草的种籽为好,可提高子一代的分蘖能力。
2、播种
播种期在4月底至5月上旬,用种量15-30g/亩。播种前先晒种一天,再浸泡一夜,搓出果实内种籽,漂洗干净,用半干半湿的细土拌种洒播。播种时,水位保持在10-30cm左右;若播种域水生有大量水蚯蚓,水位应调至40-60cm。
3、日常管理
苦草在苗期比较娇小,生长较慢,为促进分蘖,控制营养生长,前期水位一般保持在30cm以内。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入快速生长期,7月份在水底覆盖面可达95%以上。这时水位可加至70-100cm左右。7月中旬,根据水域肥瘦情况酌情追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钙10kg或三元素复合肥2kg;若淤泥较厚,水质较肥,则不必施肥,防止生长过旺。8月上中旬开始,苦草陆续开花,白色的花粉大量漂浮水面,完成受精后,雌花花柄卷曲成螺旋状,将果实收缩沉入水中。
4、种籽收获
10月份,果实开始进入成熟期,花柄逐渐衰老、腐败,果实陆续漂浮于水面。通常前期浮在水面的果实内所含的种籽数量较少,种籽质量较差;因此,应把11月5日前漂在水面的果实捞出丢弃;11月5日以后漂浮到水面的果实质量较好,但果实内部分种生理上并未完全发育成熟,需漂浮于水面进一步发育,至12月中下旬方可捞出晒干。12月底收获完毕。池中剩余的果实也不宜留作种用。草种单产一般为10kg/667平方米左右。
苦草病虫防治
苦草的苗期虫害主要是水蚯蚓,特别是在淤泥肥厚的池塘,往往造成出苗率很低,使用呋喃丹拌土毒杀或拌种,有一定效果;把播种水位调至40-60cm,可有效控制水蚯蚓数量、抑制其危害;苗期还应注意防止草食性的鱼类、家畜、家禽危害。
苦草开花期,主要为蚜虫危害,使用敌敌畏800倍液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洒防治,效果良好。
苦草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苦草常栽于水族箱或鱼缸内作水景点缀,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生态价值
苦草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和水体生态修复,是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调控水体底泥微生物种群结构的良好材料。苦草可以通过降低近土壤或水体表面的风速,增强底质的稳定,降低水体的浊度。其对水体中的氮、磷元素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且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可以吸附沉积物中铁、锰的溶解态,去除部分沉积物,还可抑制底质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从而达到有效防止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此外,苦草还可以为水生动物提供觅食和庇护场所,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经济价值
苦草草质好,是草鱼、团头纺的主要水生青饲料,也可供河蟹食用,促进河蟹生长,提高其上市规格,具有经济效益。
药用价值
苦草以全草入药,味苦、性温、无毒,具有燥湿止带,行气活血的功效。主治带下色白,产后恶露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