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爱好者
源于土地,热爱生活

长春花长春花知识科普_植物大全

长春花长春花知识科普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夹竹桃科长春花属的一种亚灌木植物。长春花全株无毛或仅有微毛,略有分枝,形状近方形,有条纹,呈灰绿色;叶膜质,倒卵状长圆形;花有红、紫、粉、白、黄等多种颜色,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种子黑色,长圆状圆筒形;花期、果期几乎全年。《青岛中草药手册》中提到因为其花期很长,从春至深秋开花不断,故起名长春花。

  长春花原产非洲东部,现栽培于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栽培于西南、中南及华东等省区;性喜高温、高湿、耐半阴的环境,不耐严寒,忌湿怕涝,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盐碱土壤不宜,以排水良好、通风透气的砂质或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好。长春花多为播种繁殖,也可扦插繁殖,但扦插繁殖的苗木生长势不如播种实生苗强健。

  长春花形态特征

  亚灌木,略有分枝,高达60厘米,有水液,全株无毛或仅有微毛;茎近方形,有条纹,灰绿色;节间长1-3.5厘米。

  叶膜质,倒卵状长圆形,长3-4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浑圆,有短尖头,基部广楔形至楔形,渐狭而成叶柄;叶脉在叶面扁平,在叶背略隆起,侧脉约8对。

  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有花2-3朵;花萼5深裂,内面无腺体或腺体不明显,萼片披针形或钻状渐尖,长约3毫米;花冠红色,高脚碟状,花冠筒圆筒状,长约2.6厘米,内面具疏柔毛,喉部紧缩,具刚毛;花冠裂片宽倒卵形,长和宽约1.5厘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上半部,但花药隐藏于花喉之内,与柱头离生;子房和花盘与属的特征相同。

  蓇葖双生,直立,平行或略叉开,长约2.5厘米,直径3毫米;外果皮厚纸质,有条纹,被柔毛;种子黑色,长圆状圆筒形,两端截形,具有颗粒状小瘤。花期、果期几乎全年。

  长春花分布范围

  原产地中海沿岸、印度、热带美洲。中国栽培长春花的历史不长,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栽培,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栽培较为普遍。中国各省市从世界引进不少长春花的新品种,用于盆栽和栽植槽观赏。

  长春花生长习性

  性喜高温、高湿、耐半阴,不耐严寒,最适宜温度为20℃-33℃,喜阳光,忌湿怕涝,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盐碱土壤不宜,以排水良好、通风透气的砂质或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好,花期、果期几乎全年。

  长春花育植技术

  育苗技术

  长春花多为播种育苗,也可扦插育苗,但扦插繁殖的苗木生长势不如播种实生苗强健。

  播种育苗

  采种时间:长春花果实因开花时间不同而成熟期也不一致,因此种子要随熟随采。果实成熟、颜色转黑后皮易裂开使种子散失,故需及时采种。当看到果皮发黄,并能隐约映出里面黑色的种子时,就要采收。

  播种时间: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0~25℃,通常在3~5月播种繁殖,多作一年生栽培。为提早开花,可在早春温室播种育苗,给以20℃环境,春暖移至露地培育。

  苗床准备:苗床要选择地势高爽、朝南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基质最好用泥炭+珍珠岩按3∶1配制,也可用腐叶土,用500~600倍多菌灵液浇透,稍干后翻松及平整土地,做成1.2米宽的畦面。

  播种技术:用撒播法播种,1000粒/平方米左右。播种后要用细薄沙土覆盖,勿使种子直接见光,用细喷壶浇足水,盖上薄膜或草帘以保持土壤湿润,7~10天即可出苗。出苗后撤掉薄膜或草帘,逐步加强光照。幼苗时期生长缓慢,气温升高后生长较快。要及时间苗。为预防长春花猝倒病应每周用800倍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喷浇一次,连续2~3周。

  扦插育苗

  扦插多在4~7月进行,扦插繁殖时应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成苗嫩枝为插穗,一般选取植株顶端长10~12厘米的嫩枝,插穗长度以5~7厘米为宜。扦插基质选用素沙、蛭石、草炭的混合基质,在插条基部裹上一小泥团,扦插于冷床内,室温20~24℃,经20天左右生根,待插穗生根成活后即可移植上盆。因为扦插繁育的苗木长势不如播种实生苗,故在栽培上很少采用。[5]

  长春花种子每克在700~750粒之间。长春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一年四季均可开花。但在长江流域因气候太冷,常作一年生栽培,播种时间主要集中在1~4月。播种宜采用较疏松的人工介质,可床播、箱播育苗,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介质要求pH值5.8~6.2,EC值0.5~0.75,经消毒处理,播种后保持介质温度22~25℃左右。

  育苗阶段

  第一阶段:

  播种后4-6天胚根展出。初期保持育苗介质的湿润,不用施肥,温度保持在25-26℃。长春花种子是嫌光性,在黑暗条件下能较好地发芽,需要用粗蛭石或黑色薄膜轻微覆盖。

  第二阶段:

  介质温度控制在22-24℃,胚根一露出就要控制水分含量,介质稍干后浇水可以促进发芽,控制病害。此阶段需加强光照,使日照时间达到每天12-18小时,主根可长至1-2cm,子叶展开,长出第一片真叶。土壤pH值控制在5.5-5.8,EC小于0.75,子叶充分展开后可开始施肥,施肥用50-75ppm的14-0-14和20-10-20水溶性肥料,每七天交替使用。这一阶段,在胚芽顶出介质后,子叶尚未展开时,应特别注意保持空气中的湿度,避免因空气过干而导致种皮不能脱落,特别是在温度较低时,更有可能发生。这一阶段约持续7-10天。

  第三阶段:

  介质温度控制在20-25℃,温度低于这一范围发病的机会会增加,生长减慢。介质要保持见干见湿,但不能缺水萎蔫。长春花需要温暖而干燥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利于植株的根系发育。土壤pH值控制在5.5-5.8,EC值小于1。施肥可每隔5-7天交替施用100-150ppm的20-10-20和14-0-14水溶性肥料。这一阶段约持续14-21天。

  第四阶段(7天):

  介质温度控制在18-20℃,当介质适当干透以后再浇水,施用100-150ppm的14-0-14的水溶性肥料,加强通风,防止徒长。这一阶段约持续7天。

  移植/上盆

  用穴盘育苗的,应在长至2~3对真叶时移植上盆。用12厘米口径的营养钵,一次上盆到位,不再进行一次换盆。如果是用开敞式育苗盘撒播育苗的,最好在1~2对真叶时,用72或128穴盘移苗一次,然后再移植上盆。

  光照调节

  长春花为阳性植物,生长、开花均要求阳光充足,光照充足还有利于防止植株徒长。冬季阳光不足,气温降低,不利于生长。

  温度控制

  长春花对低温比较敏感,所以温度的控制很重要。在长江流域冬季一定要采用保护地栽培,低于15℃以后停止生长,低于5℃会受冻害。由于长春花比较耐高温,所以在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经常在夏季和国庆节等高温季节应用。

  水肥管理

  长春花雨淋后植株易腐烂,降雨多的地方需大棚种植,介质需排水良好对于完全用人工栽培的,则施肥宜采用20-10-20和14-0-14的水溶性肥料,以200~250ppm的浓度7~10天交替施用一次。在冬季气温较低时,要减少20-10-20肥的使用量。如果是用普通土壤为介质的,则可以用复合肥在介质装盆前适量混合作基肥。当肥力不足时,再追施水溶性肥料。

  日常管理

  长春花除正常的肥水管理外,重点要把握的是摘心和雨季茎叶腐烂病的防治。摘心的目的是促进分枝和控制花期。一般4~6片真叶时(8~10厘米)开始摘心,新梢长出4~6片叶时(第一次摘心后15~20天)进行第二次摘心,摘心最好不超过3次(超过3次摘心会影响开花质量)。长春花最后一次摘心直接影响开花期,一般秋季(国庆节用花)最后一次摘心距初花期25天,夏季最后一次摘心比秋季提前3~5天。

  长春花可以不摘心,但为了获得良好的株型,需要摘心一到两次。第一次在3~4对真叶时;第二次,新枝留1~2对真叶。长春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所以如果成品销售不出去,可以重新修剪,等有客户需要时,再培育出理想的高度和株型。栽培过程中,一般可以用调节剂,但不能施用多效唑。

  长春花病虫防治

  长春花植株本身有毒,所以比较抗病虫害。苗期的病害主要有:苗期猝倒病、灰霉病等,另外要防止苗期肥害、药害的发生。如果发生的话,应立即用清水浇透,加强通风,将危害降低。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茶蛾等。长时间的下雨对长春花非常不利,特别容易感病。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淋雨。

  基腐病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茎基部,根颈部皮层及木质部变黑褐色,地上部萎蔫,严重时全株枯死。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尖镰刀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春天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从伤口侵入,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施用带菌肥料易发病,连作或湿气滞留发病重。

  防治方法:

  及时拔除病株烧毁。

  换用新盆土或经过消毒的盆土。

  避免施用带病残体和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作基肥。

  对初发盆栽病株和地栽病株及其邻近健株通过灌药加喷施来控制病害蔓延。可用高锰酸钾500至1000倍液、或双效灵水剂3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30%土菌消水剂1000倍液,或45%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液,或56%靠山分散粒剂1000倍液,连续喷淋4至5次,前密后疏。

  黑斑病

  发病症状:危害叶和茎。叶片初为黑褐色小斑点,不久扩大为不规则的大斑,红褐色,中心变灰白色坏死。随着斑点增多、变大,整叶变褐枯死。茎秆从叶柄基部开始发病,纵向发展为长条形黑褐色斑。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链格孢。病菌在植株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可传播病菌,均为初侵染源。高温多雨后发病严重。病菌以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

  园艺防治:实行轮作,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及时清除病叶、病茎。

  药剂防治:用65%代森锌600倍液,或70.5%代森锰锌600倍液喷1次,喷药时要将叶片的正反面都喷到。

  黄化病

  发病症状:受病植株叶片黄化。

  病原:植原体。其形态有球状、椭圆状以及不规则形等。这种多形菌体一般大小直径为80~800nm。

  防治方法:

  拔除病株。

  选择健康植株作繁殖母株。

  防治传播介体叶蝉,减少田间传播。常用的药剂有50%辛硫磷8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等。

  用四环素对病株进行治疗。

  花叶病

  发病症状:整株发病。叶上产生花叶症状。植株生长不良,花上也产生斑纹,畸形。

  病原:由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引起的病害。CMV的寄主范围也很广,可侵染45科124种植物。抗性不如TMV强,不耐干燥。致死温度为70℃10分钟,稀释终点为万倍以上,病毒颗粒球状。田间主要靠蚜虫传播。

  传染途径:

  黄瓜花叶病毒(CMV)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杂草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

  春季这些越冬杂草发芽后,通过蚜虫(桃蚜、棉蚜等)将病毒传到受害植物上。在田间主要靠蚜虫传染,接触传染作用不大。

  防治方法:

  及早铲除杂草,消灭传染源。

  及时防治蚜虫,减少传染媒介。

  疫病

  发病症状:叶、茎、花均可受害,病部初生灰褐色油渍状小斑,扩展后成黑褐色不规则形斑,潮湿条件下病部生白色稀疏霉层,严重时致茎倒折下垂,叶片和花软腐。

  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烟草疫霉。病菌随病残体土中越冬,适宜发病温度28%,相对湿度高于85%,有利于孢子形成,相对湿度高于95%,菌丝生长旺盛。因此高温多雨、湿度大是该病流行的条件。

  防治方法:

  园艺防治:长春花喜温暖、阳光充足和稍干燥的环境,怕严寒、忌积水。如果地栽,应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在阴处也可生长,但应严格控制浇水,尽可能保持盆土适度干燥。浇水时避免顶浇和过度浇水。改顶浇为底部灌溉或坐盆浸水方式,也可在植株基部覆草,以减少浇水次数。低温应注意浇水,勿过湿。

  药剂防治:进入雨季后,在发病前开展预防性防治,及时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300~400倍液;发病高峰期喷洒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长春花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长春花株形整齐、叶片苍翠、花色鲜艳,观赏时间较长,观赏价值较高。是良好的盆栽植物,也可用于装饰花境、花坛。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长春花可作为地被植物成片栽植,形成花海景观。越来越多的城市大型花槽也运用长春花作为材料,装饰效果较好。

赞(0)

抢沙发

大地,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