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学名:Volvariella volvacea(Bull.)Singer)是光柄菇科小包脚菇属真菌。草菇菌丝无色透明,细胞长度不一,直径46-400微米,平均217微米,宽6-18微米,平均10微米,被隔膜分隔为多细胞菌丝,不断分枝蔓延,互相交织形成疏松网状菌丝体。子实体由菌盖、菌柄、菌褶、外膜、菌托等构成。
草菇多丛生于夏季雨后的草堆上,原系中国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的腐生真菌,后传入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在中国的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河北、台湾、湖南、四川、西藏等地区。
真菌学史
有史料为证,草菇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道光二年(1822年)阮元等篆修《广东通志·土产篇》旨《舟车闻见录》:“南华菇:南人谓菌为蕈,豫章、岭南又谓之菇。产于曹溪南华寺者名南华菇,亦家蕈也。其味不减于北地蘑菇。”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培爃篆修《英德县志·物产略》中也有同样记述:“南华菇:元(原)出曲江南华寺,土人效之,味亦不减北地蘑菇。”又据福建《宁德县志》载:“城北瓮窑禾朽,雨后生蕈,宛如星斗丛簇竞吐,农人集而投于市。”可见,草菇原本是生长在南方腐烂禾草上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由南华寺僧人首先采摘食用的。
草菇形态特征
菌丝体:草菇菌丝无色透明,细胞长度不一,直径46-400微米,平均217微米,宽6-18微米,平均10微米,被隔膜分隔为多细胞菌丝,不断分枝蔓延,互相交织形成疏松网状菌丝体。细胞壁厚薄不一,含有多个核,无孢脐,贮藏许多养分,呈休眠状态,可抵抗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待到适宜条件下,在细胞壁较薄的地方突起,形成芽管,由此产生的菌丝可发育成正常子实体。
子实体:由菌盖、菌柄、菌褶、外膜、菌托等构成。
外膜:外膜又称包被、脚包,顶部灰黑色或灰白色,往下渐淡,基部白色,未成熟子实体被包裹其间,随着子实体增大,外膜遗留在菌柄基部而成菌托。
菌柄:菌柄中生,顶部和菌盖相接,基部与菌托相连,圆柱形,直径0.8-1.5厘米,长3-8厘米,充分伸长时可达8厘米以上。
菌盖:菌盖着生在菌柄之上,张开前钟形,展开后伞形,最后呈碟状,直径5-12厘米,大者达21厘米;鼠灰色,中央色较深,四周渐浅,具有放射状暗色纤毛,有时具有凸起三角形鳞片。
菌褶:菌褶位于菌盖腹面,由280-450个长短不一的片状菌褶相间地呈辐射状排列,与菌柄离生,每片菌褶由3层组织构成,最内层是菌髓,为松软斜生细胞,其间有相当大的胞隙;中间层是子实基层,菌丝细胞密集面膨胀;外层是子实层,由菌丝尖端细胞形成狭长侧丝,或膨大而成棒形担孢子及隔胞。子实体未充分成熟时,菌褶白色,成熟过程中渐渐变为粉红色,最后呈深褐色。
担孢子:担孢子为卵形,长7-9微米,宽5-6微米,最外层为外壁,内层为周壁,与担子梗相连处为孢脐,是担孢子萌芽时吸收水分的孔点。初期颜色透明淡黄色,最后为红褐色。一个直径5-11厘米的菌伞可散落5-48亿个孢子。
草菇产地生境
草菇多丛生于夏季雨后的草堆上,原系中国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的腐生真菌,后传入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中国的主要产区在广东、广西、福建、河北、台湾、湖南、四川、西藏等地区。
营养:草菇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以及少量矿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
碳源:即碳水化合物,在草菇利用的各种碳源中,以单糖最好,双糖次之。在实际栽培中,都是利用天然纤维物质,如稻草、麦草以及栽培金针菇、平菇等的废料作为主要碳素营养。
氮源:草菇能利用有机氮、铵态氮,在生产中多选用腐熟的干牛粪、鸡鸭粪及麸皮、米糠等作为培养料的氮源,草菇对氮素营养需求不高。
矿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草菇正常生长发育需磷、钙、镁、钾、硫、铁、锌等矿物质及一定量的维生素,但需要量很小,一般在天然培养基及水中,其含量已经满足草菇需要,因此,不需另外添加。
酸碱度:草菇喜在偏碱性环境中生长,最适pH值范围为7-7.8,在该范围内,菌丝生长最快。子实体发育的适宜pH值为6.7。
温度:草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15-42℃,最适温度为30-32℃。子实体发育的温度,除了与气温有关外,料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般子实体发生气温以28-30℃为最适宜;室外栽培,平均气温在28℃,而草菇堆温度在30-34℃时,子实体发育最好。
湿度:草菇喜高湿环境,要求培养基有较高的含水量,同时要求栽培小区空间湿度也较高。培养料含水量以65-70%为宜。子实体发生前,空间湿度应控制在85-90%,子实体发生时,应提高到90-95%。
空气:草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栽培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在0.034-0.1%以下时,能促进子实体形成。随着子实本的发育形成,其呼吸作用也相应地增强,若栽培空间二氧化碳浓度增至0.5%以上,子实体发育将会受到抑制,浓度增至1%时,子实体停止生长。因此,空气缓缓对流对草菇是有利的。但通风过急,容易引起温湿度急速变化,则对草菇生长不利。
光照:草菇菌丝在黑暗条件下可正常发育,但在黑暗条件下子实体不能分化;子实体形成必须有光照诱发。散射光能诱发子实体形成,促进色素转化,并使其健壮,增强抗病力,但强烈的直射光则对子实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草菇生长习性
草菇生长发育过程:担孢子成熟散落,在适宜环境下吸水萌发,突破孢脐长出芽管,多数伸长几微米或几十微米,少数1.9微米后便产生分枝,担孢子内含物进入芽,最后剩下1个空孢子。细胞核在管内进行分裂。孢子萌发后36小时左右芽管产生隔膜形成初生菌丝,但很快便发育为次生菌丝,并不断分枝蔓延,交织成网状体。播种后,形成次生菌丝体,后形成子实体原基,最后形成子实体。
子实体发育可分为针头期、钮期、卵形期、伸长期、成熟期:
针头期:部分次生菌丝体进一步分化为短片状,纽结成团,形成针头般的白色或灰白色子实体原基,尚未具有菌柄、菌盖等外部形态。
钮期:专门化菌丝组织继续分化发育形成子实体各个部分,由针头期至钮期为时3-4天。
卵形期:各部分组织迅速生长,外膜开始变薄,子实体顶部由钝而渐尖,呈卵形,从钮期进入卵形期时间1-2天,是商品采收适期。
伸长期(破膜):菌柄、菌盖等继续伸长和增大,把外膜顶破,开始外露于空间,菌膜遗留在菌柄基部成为菌托。
成熟期:菌盖、菌柄充分增大,完全裸露于空间,菌盖渐渐展开呈伞状,后平展为碟状,菌褶由白色转为粉红,最后呈深褐色,担孢子成熟散落。
草菇主要价值
草菇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暑,补益气血,降压之功效。用于暑热烦渴,体质虚弱,头晕乏力,高血压。现代医学认为其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抗肿瘤等药理作用。[8]
草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脂肪含量却很低,因此有“素中之荦”的美称。子实体可鲜食,也可直接晒干或烘干制作成干菇食用,还可制作成罐头或盐渍食用,均有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