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阿福花科萱草属被子植物,植株一般较高大,根的中下部常有纺锤状膨大;叶绿色;花葶基部呈三棱形,上部呈圆柱形;苞片为披针形;花梗较短,花被淡黄色,花蕾顶端有时黑紫色;蒴果呈黑色钝三棱状椭圆形;种子黑色,有棱;花果期5~9月。黄花菜因其花蕾色泽金黄而得名。
黄花菜原产于中国,分布在秦岭以南各地区以及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黄花菜性耐寒,耐干旱,耐半阴;对土壤要求不严,砂土、黏土、平川、山地均可种植,但以红黄土壤最好,忌土壤过湿或积;繁殖方式有分株、播种繁殖。
黄花菜主要品种
早熟型:有四月花、五月花、清早花、早茶山条子花等;
中熟型:有矮箭中期花、高箭中期花、猛子花、白花、茄子花、杈子花、长把花、黑咀花、茶条子花、炮竹花、才朝花、红筋花、冲里花、棒槌花、金钱花、青叶子花、粗箭花、高垄花、长咀子花等;
迟熟型:有倒箭花、细叶子花、中秋花、大叶子花等。
黄花菜产地生境
黄花菜原产于中国,分布于中国秦岭以南各省区(包括甘肃和陕西的南部,不包括云南)以及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荒地或林缘。主要产区有湖南、江苏、陕西、四川、甘肃等省,尤其湖南的邵东和祁东最多,占中国产量一半以上,其次四川的渠县,陕西的大荔等也很有名。
黄花菜生长习性
黄花菜性耐寒,耐干旱,耐半阴;对土壤要求不严,地缘或山坡均可生长,砂土、黏土、平川、山地均可种植,但以红黄土壤最好,忌土壤过湿或积。黄花菜对光照适应范围广。黄花菜地上部不耐寒,地下部耐-10℃低温。叶片生长适温为15-20℃;开花期要求较高温度,20-25℃较为适宜。
该种的所有品种的花,都是在午后2-8时开放,次日11时以前凋谢,2-3天脱落。一般在阴天要开得早一些,凋谢得晚一些,不同的品种也有一定变化。
黄花菜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有分株、播种繁殖。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一是将母株丛全部挖出,重新分栽;另一种是由母株丛一侧挖出一部分植株做种苗,留下的让其继续生长。
挖苗和分苗时要尽量少伤根,随着挖苗和分苗随即栽苗。种苗挖出后应抖去泥土,一株一株地分开或每2-3个芽片为一丛,由母株上掰下。将根茎下部生长的老根、朽根和病根剪除,只保留1-2层新根,并把过长的根剪去,约留10厘米长即可。
切片繁殖
黄花菜采收完毕后,将根株挖出,再按芽片一株一株分开,除去短缩茎周围的毛叶,已枯死的叶,然后留叶长3-5厘米,剪去上端;再用刀把根茎从上向下先纵切成两片,再依根茎的粗度决定每片是否需要再分。如果根茎粗壮,可再继续纵切成若干条。这样每株一般可分切成2-6株,多者可达10株。须注意,在分切时每个苗片都需上带“苗茎”,下带须根。分切后用50%多菌灵1200倍液浸种消毒1-2小时,捞出摊晒后用细土或草木灰混合黄土拌种育苗。
扦插繁殖
黄花菜采收完毕后,从花莛中、上部选苞片鲜绿,且苞片下生长点明显的,在生长点的上下各留15厘米左右剪下,将其略呈弧形平插到土中,使上、下两端埋入土中,使苞片处有生长点的部分露出地面,稍覆细土保护;或将其按30°的倾角斜插,深度以土能盖严芽处为宜。当天剪的插条最好当天插完,以防插条失水,影响成活。插后当天及次日必须浇透水,使插条与土壤密接。以后土壤水分应保持在40%左右。约经1周后即可长根生芽。入冬注意防寒。经1年培育,每株分蘖数多者有12个,最少5个,翌年即可开花。
种子繁殖
在花开后10-60分钟进行人工授粉。黄花菜受精的适宜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为53%-82%。为防止天然杂交“串花”,可用线扎住花蕾。但不宜套袋,以免袋内温度过高。为了提高坐果率,还可从开花前2天起,每隔7-10天用0.1%的硼砂,或1:3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或1%尿素和氯化钾等水溶液做叶面喷施,直至最后一批蒴果坐果后20天为止。黄花菜以主花序顶端分枝及第二分枝的结果率最高。从节位看,第一和第二果节的结果率最高。为此,对于第一至第四个分枝,可以保留1-4果节上的花蕾,主花序顶端分枝可保留第一和第二果节上的花蕾,其余的花蕾应疏掉,使养分集中于果实和籽粒。
黄花菜栽培技术
合理密植
采用密植可发挥群体优势,增加分蘖、抽薹和花蕾数,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一般多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60-75厘米,窄行30-45厘米,穴距9-15厘米,每穴栽2-3株,栽植4.5-7.5万株/公顷,盛产期达150-225万株/公顷。
适当深栽
黄花菜的根群从短缩茎周围生出,具有1年1层,自下而上发根部位逐年上移的特点,因此适当深栽利于植株成活发旺,适栽深度为10-15厘米。植后应浇定根水,秋苗长出前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新苗的生长。
中耕培土
黄花菜为肉质根系,需要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条件,才能有利于根群的生长发育,生育期间应根据生长和土壤板结情况,中耕3-4次,第1次在幼苗正出土时进行,第2-4次在抽薹期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施肥
黄花菜要求施足冬肥(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薹肥,补施蕾肥。
冬肥(基肥):应在黄花菜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即秋苗经霜凋萎后或种植时进行,以有机肥为主,施优质农家肥3万千克/公顷、过磷酸钙750千克/公顷。
苗肥:苗肥主要用于出苗、长叶,促进叶片早生快发;苗肥宜早不宜迟,应在黄花菜开始萌芽时追施,追施过磷酸钙150千克/公顷、硫酸钾75千克/公顷。
薹肥:黄花菜抽薹期是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时期,此期需肥较多,应在花薹开始抽出时追施,追施尿素225千克/公顷、过磷酸钙150千克/公顷、硫酸钾75千克/公顷。
蕾肥:蕾肥可防止黄花菜脱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长采摘期,增加产量;应在开始采摘后7-10天内,追施尿素75千克/公顷。同时采摘期每隔7天左右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加0.4%尿素,加1-2%过磷酸钙(经过滤)水溶液,另加15-20毫克/千克九二〇于17:00后喷1次,对壮蕾和防止脱蕾有明显效果。
黄花菜病虫防治
病害
黄花菜主要病虫害有锈病、叶枯病、叶斑病、红蜘蛛和蚜虫等。
锈病
危害症状: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及花茎,初侵染产生疱状斑点,后突破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有时很多疱斑合并成一片,表皮翻卷,叶面上铺满黄褐色粉状夏孢子,疱斑周围往往失绿而呈淡黄色,整个叶片变黄,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花茎变红褐色,花蕾干瘪或脱落。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代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温暖多雨条件有利病害发生,植株长势弱,加重病害发生。栽种过密,通风不好,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以及施氮肥过多都使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①合理施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或地表湿度过大。②采收后拔薹割叶集中烧毁,并及时翻土;早春松土、除草。③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代森锌500-600倍液或40%稻瘟净600-7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叶枯病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侵染从叶尖开始呈现苍白圆形小斑点,以后顺叶边缘逐渐向下扩展变黄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病菌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产生的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温暖多雨条件有利病害发生,植株长势弱,栽种过密,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等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常用等量式0.5%-0.6%的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治,出现病害后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叶斑病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花薹。叶片初生浅黄色小斑点,扩大后呈椭圆形暗绿色病斑,最后发展成梭形或纺锤形大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由黄褐色变成灰白色,病斑四周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背面有粉红色霉层。干燥时易破裂,病重时全叶发黄枯死。花薹感病,症状与叶部相似,有时多个病斑愈合成长达10多厘米的凹陷病区,病斑上常有较厚的淡红色霉状物,轻者影响花薹生长及花蕾形成,重者花薹折断而枯死。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在病叶、薹秆和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田间一般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是每年黄花菜发生最早的一种病害;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发病最重,6月下旬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采摘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②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湖南省用三色粉(熟石灰、草木灰、硫磺粉20:10:1)在雨后喷撒,每亩45-60千克,兼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炭疽病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从叶尖开始变成暗绿色,后变暗黄色,并向叶基扩展,病斑边缘褐色,密生小黑点,严重时叶片枯死。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借雨水传播,5-6月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1:100波尔多液、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白绢病
危害症状:主要在叶鞘基部近地面处,整株或外部叶片基部,开始发生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扩大,稍有凹陷,患部呈褐色湿腐状。在病部产生白色绢丝状物,蔓延至整个基部,甚至附近的土壤中也有白色绢丝状霉层。潮湿时产生紫黄色菌核,后变茶褐色至黑褐色,油菜籽大小。受害叶片因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而变黄枯死。菌丝从外部叶片扩展到内部叶片,最后使整株枯死。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高温高湿度条件下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采收后清园,减少越冬菌源。②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褐斑病
危害症状:危害叶片,病部初生水渍状小点,后变成浅黄色至黄褐色纺缍形或长梭形病斑,边缘有一条非常明显的赤褐色晕纹,再外层与健部交界处有一圈水渍状暗绿色的环。病斑比叶斑病略小,一般为0.1-0.2厘米×0.5-1.5厘米,有时病斑愈合成不规则状,后期病斑中央密生小黑点。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传播,一般发生在6-7月。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洒。
虫害
红蜘蛛
危害症状:危害叶片,成虫和若虫群集叶背面,刺吸植株汁液。被害处出现灰白色小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最终枯死。
防治方法:用15%扫螨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3%克螨特2000倍液喷雾。
蚜虫
危害症状:蚜虫主要发生在5月份,先危害叶片,渐至花、花蕾上刺吸汁液,被害后花蕾瘦小,容易脱落。
防治方法:①农药防治:用马拉硫磺乳剂1000-1500倍液或乐果溶液喷洒。②生物防治:新鲜小辣椒研磨兑水直接喷杀。③特别注意:黄花菜鲜食地区,因为新鲜黄花菜每天采摘直接售卖,发现花蕾有蚜虫严禁使用农药喷杀,必须使用生物防治办法。
黄花菜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黄花菜春季萌发早,绿叶丛生美观,花色鲜艳美丽,是花卉园艺方面的珍品,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是布置庭树丛中的草地或花境等地的材料,也可作切花。
夏季,不仅可以观赏艳丽多姿的黄花菜花朵,而其优美的叶丛,自春至深秋始终保持鲜绿,均具有绿色观赏的效果。此外,黄花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系比较发达,对保护水土有着良好的作用。黄花菜是花卉园艺方面的珍品,因其叶似兰草,翠绿丛生,花如蛱蝶,红黄点点,摇风弄影,丰韵可人,又因品种繁多,四季有花,家庭庭院仍将其作为点缀花草观赏。
食用药用
黄花菜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主治尿血、便血、月经不调的作用,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黄花菜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人们食用后常有舒畅安逸的感觉,因此有人还将黄花菜称作“安神菜”。但黄花菜鲜花含有多种生物碱,不宜多食,否则会引起腹泻等中毒现象。
黄花菜营养丰富,为佐餐佳品。据分析,每100克黄花菜的干制品中含蛋白质14.1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0.1克,钙463毫克,磷173毫克,铁16.5毫克,胡萝卜素3.44毫克,维生素B10.363毫克、B20.14毫克,尼克酸4.1毫克等,另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这些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黄花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它含有γ-羟基谷氨酸、琥珀酸、β-谷甾醇、天门冬素、秋水仙碱、海藻糖酶等成分。中国医学认为,黄花菜性味甘、凉,具有很好的利水凉血、安神明目、健脑、抗衰老功能,并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所以对于体弱的脑力劳动者及高血压患者有好的保健作用。它的滋补作用好,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及孕妇、产妇、病患者常食用,对健身益智十分有益。其花、茎、叶和根均可入药。
固土保水
由于黄花菜适应性广,耐瘠薄,抗干旱,对土壤、水肥要求不严格,耐低温,对光照适应范围广,在整个生育期内病虫害又较少,技术要求不高,因此,用于环境绿化栽植后不需要精细管理就能生长良好。黄花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系比较发达,对保护水土有着良好的作用。另外,黄花菜对空气中氟污染十分敏感,当空气受氟污染后其叶尖端由绿变褐,警报人们人居环境空气质量需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