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魔芋又叫巨魔芋。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巨花魔芋的印尼文名称叫做“bunga bangkai”,巨花魔芋在开花的时候会散发一股类似尸臭的味道,被吉尼斯认证为“世界上最臭的花”。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热带雨林地区,花朵的直径长1.5米,高则将近3米。花朵较小,叶子很大,叶柄绿色,似树干。
植物历史
1878年,意大利植物学家贝卡里首先发现这种植物。当时,他寄了一些种子给英国皇家植物园,经培育,巨魔芋在1889年首度开花。这是巨魔芋人工栽培开花的第一次记录,自此以后又有约60次的开花记录。巨魔芋濒临灭绝,现有记载的134株均为人工栽培。人工栽培的巨魔芋贪婪地吸收液体肥料和钾肥,生长速度惊人。
外形特征
块茎直径可达65厘米,最重可超过100千克,其叶柄通常高3-4米,叶片直径超过5米,覆盖面积超过20平方米。花序开放时,散发出刺鼻的尸臭。巨魔芋是多年生球茎植物,因其花朵形体巨大而得名,在中国每年的5月球茎开始长叶,每株只能长出1片叶子,这片叶子很大,如果地下块茎的直径超过10厘米,叶片则可以长到2米高,1.5米宽;巨魔的叶柄绿色似树干,在叶柄的顶端分叉,呈3个分枝,每个分枝上有许多小叶,球茎扁球形,褐色;生长季结束后,当年的11月至翌年4月,待地下的球茎储存到足够的养分,老叶掉落后,球茎进入休眠期。
生长环境
野生的巨魔芋只生长在印尼苏门答腊的热带雨林里,一生只开两三次花,且开花时间很短,顶多数日,长出果实后很快就会枯萎。当生长季结束,地底的球茎储存到足够的能量后,老叶会萎凋掉落,球茎进入休眠期,大约会休眠四个月左右。
温度:泰坦魔芋生育期要求适温15-25℃,年平均温度14-16℃,气温12℃-15℃开始萌芽,块(球)茎膨大期气温在20-25度生长良好,泰坦魔芋是热带和亚热带种植的耐荫作物,最怕光直射,要求日照强度弱,时数短。泰坦魔芋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壤含水量为50-65%的沙质壤土。空气相对湿度55-70%,年降雨1000-1500毫米。最适合的PH为6.5-7.5。
繁殖方法
无性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将休眠期临近的种球从盆中倒出,再用伞状喷头将球茎上的土冲刷干净,后用软毛牙刷将球茎的细纹处都洗刷干净,这一步是为了彻底洗净种球,除去可能残存的病虫害。最后选取比种球大2-3倍的干净种植盆,将其放入盆中置于阴处风干。
栽培介质:盆底用直径2-3厘米的陶粒垫排水层,再加入含有80%的有机肥的泥炭土+10%洗净的细沙+10%轻浮石混合的种植土,放入种球,填充种植土,直到土层覆盖芽顶5厘米,最后插入品种牌,浇透水。
有性
播种方法:种子成熟后要立即播种,在播种前要先将种子洗净,剥去外面的果肉和果皮,播种时将种子种植在1个9厘米的盆内,填置巨魔芋的种植土,种子需要放置在5毫米的土层下。温度控制在26℃,保持种植土的湿润,但不能太湿。
种植技术
温湿度及水分控制:①温度:温度最高34℃,最低24℃,理想温度在26℃;②湿度:湿度控制在85-75%,夏天需要喷雾;③水分:生长期和花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是不能积水,以免造成腐烂,休眠期则停止浇水。④光照。需要200000勒克斯的光照强度,应放置于有光处,但夏天10-14点时必须要遮荫,冬天9-21点时需要补光灯补足光照。
施肥:在3-10月期间每周施肥1次,每次用的水溶性肥料(氮磷钾比例为8:8:6)。在11至次年2月份则周期为每3周1次,如叶子出现异状马上停止施肥。
休眠:巨魔芋的生长期维持在12-20个月,当叶子出现萎缩,休眠期即开始了(2-4个月),休眠期的结束以新的芽出现为结点。
腐烂:在腐烂比较严重的区域,清理腐烂的部位(清理面要大于腐烂面),再将石灰粉涂抹于伤口上,放置于阴凉处,待腐烂部位不再蔓延且伤口愈合,即可再次种植。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在休眠期,真菌会使球茎腐烂,最好是在休眠期前将球茎洗净、吹干,防止感染真菌。
虫害
巨魔芋出现的虫害主要是线虫和粉蚧。一般在无菌的环境下操作不需要防治线虫,因此,要选取无菌的种植土。对于粉蚧基本采用投放捕食螨进行生物防治,因为对于植物而言,药物防治会影响其生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