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绣球寓意和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在古代,当姑娘到了婚嫁的年龄,就选择一个好日子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接到绣球的这个人,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壮族绣球文化在与汉文化的互动中传承和发展。直至20世纪50年代,绣球一直是壮族男女之间传情、定情的信物,由壮族姑娘在闺房完成,有很强的隐私性。
托物言志,抒发情感,是绣球的重要功能。大体说来,绣球的传统图案主要有花卉果木、祥禽瑞兽、文字符号三大类。其中,花卉果木类题材在绣球的图案纹样中占比最多。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绣球跨越了“私密性”而具有了公共性——抛绣球成为了一项体育运动。绣球的传承与发展经历了从闺房隐私到广西文化符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引导、市场经济的牵引和绣球工艺精英的带动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而“文化的商品化”成为核心。
绣球正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政府文化机构的支持下得到传承和创新发展。走向市场的传统文化必然要遵循市场的逻辑。正是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近乎消失的传统绣球文化被发掘出来并赋予新的内涵,显示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正是借助市场的力量,绣球文化实现了从“地方性知识”到人类共享文化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