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爱好者
源于土地,热爱生活

西葫芦西葫芦知识科普_农业大全

西葫芦西葫芦知识科普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有棱沟。叶柄粗壮,被短刚毛;叶片质硬,挺立,三角形,弯缺半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颜色较浅,叶脉两面均有糙毛。卷须稍粗壮。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梗粗壮,有棱角,被黄褐色短刚毛;花萼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冠黄色,顶端锐尖;雄蕊花丝长15毫米,花药靠合。雌花单生,子房卵形。果梗粗壮,有明显的棱沟,果蒂变粗或稍扩大。果实形状因品种而异;种子卵形,白色,长约20毫米,边缘拱起而钝。

  地区分布

  西葫芦原产北美洲南部,中国于19世纪中叶开始从欧洲引入栽培,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欧、美洲最为普遍。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

  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20-25℃,15℃以下生长缓慢,8℃以下停止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并极易发生疾病。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13℃可以发芽,但很缓慢;30-35℃发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长。开花结果期需要较高温度,一般保持22-25℃最佳。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6℃,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为12℃。夜温8-10℃时受精果实可正常发育。光照强度要求适中,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时易引起徒长。光周期方面属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条件上有利于茎叶生长,短日照条件下结瓜期较早。西葫芦喜湿润,不耐干旱,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病毒病;但高温高湿也易造成白粉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层深厚的壤土易获高产。

  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饼肥75公斤、复合肥40公斤、草木灰80公斤。将肥料均匀撒于地面,深翻30厘米,整平地面。

  开沟整畦

  采用深沟高畦,地膜覆盖栽培。一般畦宽100厘米,畦高20厘米,沟宽25-30厘米。盖膜前应再次将畦面整平,并喷洒除草剂。盖膜时一定要拉紧、盖平,使地膜与畦面盖贴紧密,膜的四周用土压实。整地施肥作畦盖膜后,在定植前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1公斤熏烟,封闭大棚进行闷棚消毒7天左右。

  定植

  一般于3月中旬定植,当秧苗在3叶1心或4片叶刚展开时,苗龄在30天左右即进行定植。小型品种按株距40×40厘米双行定植,每亩1800株左右。大型品种按株距50×50厘米双行定植,每亩1600株左右。定植前1天将苗床浇透水,选壮苗、好苗,尽量使根部多带土移栽,定植时应让根系正常舒展,定植后浇搭根水,并把定植孔用细土封盖严密,以后每天浇1次水,至秧苗成活。

  温度

  缓苗阶段不通风,提高棚温度,促生根。白天棚温应保持25-28℃,夜间18-20℃,晴天中午棚温超过30℃时,可适当通风。缓苗后白天棚温控制在20-25℃,夜间12-15℃,有利于雌花分化和早坐瓜。坐瓜后白天保持温度至22-26℃,夜间15-18℃,最低不低于10℃,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营养积累和瓜的膨大。

  保果

  早春季节气温低时,必须采取人工授粉,一般在上午9时前,摘取当日开放的雄花,去掉花冠,在雌花柱头上轻轻涂抹。或用防落素、座果灵等植物激素按使用说明操作。

  肥水

  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后期缺肥时,可采取破膜每亩追施10-15公斤复合肥或喷施叶面肥。

  病虫害防治

  西葫芦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病毒病、霜霉病、灰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美洲斑潜蝇。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虫的优良西葫芦品种。合理布局,切忌连作,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虫能力。清理田园杂草,深翻土壤,消灭越冬病原、虫蛹,减少病虫源基数。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驱避性进行防治:悬挂黄色黍虫板或黄色机油板诱杀蚜虫;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夜蛾科害虫的成虫等。

  主要价值

  营养

  西葫芦含有较多维生素C、葡萄糖等其他营养物质,尤其是钙的含量极高。

  中医认为西葫芦具有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清热利尿、消肿散结的功效。对烦渴、水肿腹胀、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增强免疫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的作用;能促进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可有效地防治糖尿病,预防肝肾病变,有助于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

  食用

  西葫芦果实呈圆筒形,果形较小,果面平滑,以采摘嫩果供菜用。西葫芦以皮薄、肉厚、汁多、可荤可素、可菜可馅而深受人们喜爱。若食用时发现西葫芦有苦味则可能含有苦味物质“葫芦素”,请勿食用。

赞(0)

抢沙发

大地,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