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爱好者
源于土地,热爱生活

草莓_农业大全

草莓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根系较浅,茎可根分为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草莓叶为基生三出复叶,具长叶柄,花绝大多数为两性花,花序为有限聚伞花序。草莓的果实由花托膨大发育而成,果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草莓种子是受精后的子房膨大形成的瘦果,附着在膨大花托的表面。

  野生草莓起源于欧洲、美洲和亚洲,现代大果型栽培草莓则起源于法国。1915年,中国最早引入的现代草莓,是俄罗斯侨民自莫斯科引入黑龙江亮子坡种植的“维多利亚”品种。中国范围内均有草莓的商业化生产,其草莓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草莓根系较浅,具有喜光耐阴、喜水怕涝等特点。

  分布地区

  草莓原产南美,中国各地及欧洲等地广为栽培。中国野生草莓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东北的长白山区、西北的秦巴山区和天山山脉,以及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国着手建立国家草莓资源圃,进行草莓野生资源和品种的引进、鉴定和保存。中国有两个国家草莓资源圃,分别位于北京(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和南京(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各保存草莓品种、资源400余份;吉林省蛟河草莓研究所(私营企业)也保存有500多份草莓资源。

  生长习性

  草莓喜温凉气候,草莓根系生长温度5-0℃,适温15-22℃,茎叶生长适温为20-0℃,芽在-15-10℃发生冻害,花芽分化期温度须保持5-15℃,开花结果期4-40℃。草莓越夏时,气温高于0℃并且日照强时,需采取遮荫措施。

  草莓为喜光植物,但又有较强的耐荫性。光强时植株矮壮、果小、色深、品质好。中等光照、果大、色淡、含糖低,采收期较长;光照过弱不利草莓生长。

  草莓根系分布浅、蒸腾量大,对水分要求严格,但不同生长期。草莓对水分的要求又稍有不同。早春和开花期,草莓需要衣分直小低于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果实生长和成熟期需求最多,达80%以上,采收之后,抽出匍匐茎和发新不定根,也需土壤含水量不低于70%,秋季是植株积累营养和花芽形成期,土壤水分也不得低于60%,草莓不耐涝,要求土壤有良好通透性,注意田间雨季排水。

  草莓宜生长于肥沃、疏松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中,过于粘重土壤不宜栽培,沙土多施厩肥,勤灌水,也可种草莓。

  繁殖方式

  种子

  种子繁殖多用于远距离引种或培养草莓的实生苗来选育新品种,也可用于庭院绿化鲜食兼用型种植。于5-6月果实采收时,选取发育良好、充分成熟的果实供采种用。削下果皮,放入水中,洗去浆液,捞出晾干;或把削下的果皮直接晾干,然后揉碎,果皮与种子即可分离。

  播种育苗多在翌春进行,但也可在采集种子的当年7-8月进行。播种前先备好广口泥瓦盆,填入细碎营养土,压平,种子提前8-12小时浸泡,待膨胀后撒播在土壤表面,再用筛子均匀筛上厚度为0.2厘米左右的细沙土覆盖。为使土壤既含有足够的水分,又能保持疏松,以利于种子生根发芽,可把播种后的泥瓦盆置于浅水池内,待水慢慢渗湿盆里的土壤后取出,再覆盖塑料薄膜,10天左右即可出苗。

  出苗后适当间苗,待幼苗长出-4片真叶时,带土移栽在小花盆里。适应一段时间后,再带土移栽到繁殖苗圃。

  分株

  分株繁殖分为两种,一是根状茎分株,另一种是新茎分株。

  根状茎分株在果实采收后,及时加强对母株的管理,适时进行施肥、浇水、除草、松土等,促使新茎腋芽发出新茎分枝。当母株的地上部有一定新叶抽出,地下根系有新根生长时,挖出老根,剪掉下部黑色的不定根和衰老的根状茎,将新的根状茎逐个分离,这些根状茎上具有5-8片健壮叶片,下部应有4-5条米黄色生长旺盛的不定根。分离出的根状茎可直接栽植到生产园中,定植后要及时浇水,加强草莓种植管理,促进生长,第二年就能正常结果。

  新茎分株除了根状茎分株方法外,也可培育母株新茎苗结果。方法是:把第一年结果的植株,在果实采收后,带土坨挖出,重新栽植在平整好的畦内。畦宽70厘米,可栽2行,行距0厘米,行内每隔50厘米挖一穴,每穴栽两株苗。经一个月后,母株上发出匍匐茎,当每株有2-条匍匐茎时,掐去茎尖,促使母株上的新茎苗加粗。去匍匐茎要反复进行。这样栽植的2年生苗,每穴至少可分生4-6个新茎苗。新茎上着生的花序,加上新茎苗周围匍匐茎上的花序,比单纯栽匍匐茎的花序要多1/以上,产量也有显著提高,而且还节省秧苗土地和劳力。果实采收后,把年生草莓苗去掉,结一年果的2年生苗还可以利用。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草莓地应选择地势稍高,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光照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力强,通气性良好,PH值呈弱酸性或中性的肥沃土地。前茬作物以蔬菜、豆类、瓜类、小麦等较好。

  草莓栽植前应彻底清除杂草,并施入腐熟农家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氯化钾50千克做基肥,撒施均匀后耕翻0-40厘米,促进土壤熟化,土地平整后按100厘米做畦,畦面宽80厘米,畦沟宽20厘米,畦高15厘米,畦长20米。

  栽培管理

  定植管理

  定植质量的好坏对草莓的生长及以后的管理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定植要下细功夫。

  草莓在定植时应注意定向移栽,将苗的弓背向沟道一侧,使花序着生在同一方向,栽植数量为一穴一株,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为宜。

  合理密植:草莓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水平关系很大,弱苗、迟栽、缺肥的田块宜密,定植密度以每亩8000株左右为好,反之壮苗、早栽、足肥及采取地膜覆盖技术宜稀栽,以每亩6000株为好,株行距50厘米×20厘米为宜。

  肥水管理

  栽后要浇一次透水,栽后一周内一般早、晚各浇一次水,以后要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以利成活。

  草莓从定植到开花结果需要较多的肥,除要施足基肥外,还要适时补充肥料,可在果实膨大期和采收始期亩施草莓专用肥或磷酸二氨10公斤。结合浇水以200倍液肥形式沟施效果较好,长势好的田块仅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2-次,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成花期原则上不喷。采果田施肥原则是适N重P、K,必须保持合理的配比关系,才能获得较高产量和最大效益。

  其他管理

  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有显著的早熟、增产效果,还能提高果实质量,增加商品果率。一般在月中下旬开始盖膜。注意盖膜前一定要摘除植株上的枯叶、老叶。

  采收:采收期是草莓种植农户繁忙的季节,除了做好采收上市工作外。

  其它田间管理工作也需要同时进行:

  经常摘除病叶、枯黄叶及病果,带出草莓田外深埋,减轻病虫害。

  经常摘除新出生的茎。

  结合采收,发现有半面红(向阳面)半面青的果实,可将其翻转,促其均匀成熟。

  经常清沟理墒,不使雨后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果、烂果。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叶斑病

  症状:叶斑病又称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部形成小黑粒。

  防治: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700倍液,十天后再喷一遍。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200克对水75千克进行喷雾。

  白粉病

  症状: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叶柄。叶片上卷呈汤匙状。花蕾、花瓣受害呈紫红色,不能开花或开完全花,果实不膨大,呈瘦长形;幼果失去光泽、硬化。近熟期草莓受到危害会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在发病中心株及其周围,重点喷布波美0.度石硫合剂。采收后全园割叶,喷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0%特富灵5000倍液等。

  灰霉病

  症状:灰霉病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叶上均可发病。在膨大时期的果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密生灰霉使果实软化、腐败,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于现蕾到开花期进行,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500倍~700倍液等喷雾。根腐病: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支柱在中间开始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根的中心柱呈红色。防治对策:草莓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浇于畦面,然后覆土,整平移栽,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田间菌源基数,减少传染机会。

  黄萎病

  症状:黄萎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无比。随后叶缘变褐色向内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严格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用氯化苦1.5升-20升或太阳能覆盖薄膜灌水进行土壤消毒;已发病者必须拔除烧毁。

  虫害

  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螨类、线虫等。

  蚜虫、白粉虱、螨类症状:蚜虫、白粉虱、螨类是草莓常见虫害,露地和保护地均有。越是优良品种,果实好吃,越易感蚜虫,叶色黄或黄绿色也招蚜虫。

  防治

  减少越冬虫卵数量,秋末彻底清园,消灭杂草,及时摘除病老残叶。

  设置黄板,板上涂机油诱杀蚜、白粉虱,或在放风口处设防虫网阻隔,或挂银灰色地膜条驱避蚜虫。

  释放丽蚜小蜂有效控制白粉虱。

  可用熏虱灵、敌敌畏等熏蒸剂熏蒸。

  用药喷治:蚜虫可用50%的辟蚜雾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1-2次即可,1.8%赛剑乳油1000倍液喷洒防治,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的马拉松乳油1500倍液;白粉虱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000-4000倍液;螨类可用低残毒的触杀作用强的增效杀灭菊酯5000-8000倍液喷2次,间隔5天,20%双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000倍液喷雾防治,10天左右一次。一般采果前两周停止用药。

  线虫症状:线虫是肉眼不易看到,需借助显微镜。该虫对草莓的一生都有危害,开花前后危害症状最明显。传播一是靠秧苗,二是靠土壤。草莓线虫分为芽线虫和根线虫,草莓线虫还是病毒传播的媒介。

  防治

  清除病株,线虫的传播主要靠被害母株及匍匐茎,一起拔除,消灭病原。

  土壤消毒,栽前深翻土壤,用氯化苦进行土壤熏蒸消毒,温室可采用土壤熏蒸和密闭棚室进行高温闷蒸消毒。

  热处理消毒,栽苗前把秧苗浸入5℃热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冷却再种植。⑷轮作,避免重茬,减轻线虫的危害。

  主要价值

  营养

  草莓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是“水果皇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PP、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鞣酸、天冬氨酸、铜、草莓胺、果胶、纤维素、叶酸、铁、钙、鞣花酸与花青素等营养物质。

  尤其是所含的维生素C,其含量比苹果、葡萄都高7-10倍。而所含的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胡萝卜素、钙、磷、铁的含量也比苹果、梨、葡萄高到4倍。

  保健

  保护视力:草莓中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与维生素A,可缓解夜盲症,具有维护上皮组织健康、明目养肝,促进生长发育之效。

  助消化、防便秘:草莓中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胃肠道内的食物消化,改善便秘,预防痤疮、肠癌的发生。

  经济

  草莓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作物。在中国北部山区及云贵高海拔地区,利用夏季冷凉气候特点发展四季草莓生产,实现鲜草莓周年供应,并为糕点产业提供鲜草莓已成为新业态。

赞(0)

抢沙发

大地,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