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皮果(Salacca zalacca)是棕榈科蛇皮果属丛生植物。叶生羽状全裂,羽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序生于叶间;果实球形、陀螺形或卵球形,顶端具残留柱头,外果皮薄,以覆瓦状反折的鳞片,鳞片顶尖光滑或呈刺状尖,中果皮薄,内果皮不明显。种子长圆形、球形或钝三校形,肉质种皮厚。蛇皮果外形奇特,下圆上尖,皮呈鳞片状,很像蛇皮,故名。
蛇皮果原产于东南亚,现在在中国分布为华南、川渝等地区,在印度、中南半岛至马来群岛等地区也有分布。蛇皮果喜热带湿润气候。蛇皮果繁殖方式为种子或萌蘖条繁殖。
地区分布
蛇皮果原产于东南亚,现在在中国分布为华南、川渝等地区,在印度、中南半岛至马来群岛等地区也有分布。截止到2009年中国华南各地零星引进种植蛇皮果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至马来群岛等亚洲热带地区。
生长习性
蛇皮果喜热带湿润气候,适宜生长在年均降雨量大于1500mm,年均气温高于22℃,最冷月平均气温18℃以上,相对湿度在85%以上的环境中,土壤以湿润、肥沃、质地疏松、土层深厚、弱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和冲积土为宜,虽然在干旱贫瘠的酸性或微碱性土也能生长,但长势差且开花少,分蘖也较少,生长量低。其具有一定的低温耐性,在极端低温条件下没有表现出受害症状。蛇皮果生长过程中需遮阴,可以与香蕉、榴莲、橡胶、油棕、椰子和可可等植物间作。蛇皮果种植3-4年后开始开花结果,可以持续50年或更长时间,花期11月到翌年3月,果期8月-12月。
繁殖方式
育苗方法有萌蘖条育苗和种子育苗两种。萌蘖条育苗即在母株萌发的多条萌蘖条中选择粗壮的萌蘖条,从顶部往下套进塑料容器,装上土壤或稻糠,经过2个月后待萌蘖条长出更多的根时将其切离,将其移植到竹编容器内继续培育。移植时将萌蘖条的叶片剪掉一半,用尼龙绳或竹蔑条捆紧,放在竹编容器后浇上稀泥,置于遮阳网下继续培育。
种子育苗既可将种子播种到沙床上,待其出芽后移植到聚乙烯容器内;也可将种子直接点播在聚乙烯容器上,通过常规育苗方法育出苗木。种子育苗方法由于不能确定育出苗木的性别,多用于雌雄同株的蛇皮果品种。
栽培技术
选地移栽
选择海拔在300-600米、遮阴良好的地块,也可在针叶树或阔叶树林下种植,林冠层需要20%-30%的透光度。蛇皮果是雌雄异株植物,在移栽时需要配置授粉树,品种不同其授粉树所需比例也不同。
田间管理
蛇皮果对水分要求较高,幼苗期要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在开花期和采收期,为了避免果实和根部腐烂,应当减少灌溉次数。施肥时要施足基肥,肥料采用大量元素的复合肥,施肥量一般随着树龄的增加适当增多,一般每年施2次肥,分别在冬季和雨季施肥。随着蛇皮果的生长,要适当控制植株的叶片数,及时摘除老叶,对于结果期的蛇皮果要更加严格控制。蛇皮果病害一般较少,比较严重的虫害是一些甲虫类,主要啃食蛇皮果根部,可在栽培时施入一些药剂。
人工授粉
栽培的蛇皮果一般需要人工辅助授粉来提高坐果率。将采下的雄花序放到雌花序上,然后轻敲雄花序,使花粉撒落在雌花上,授完粉后在雌花序上加盖塑料薄膜或蛇皮果的叶片,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授粉失败。
采收
蛇皮果的果实采收时一般用择采法,即根据果实的成熟程度不定期采收。果实的成熟度主要通过大小、香气、果皮和种子颜色等特征来判断。采收时先辨认并标记成熟的果串,然后将果串切下并集中,喷洒清水或稀释后的氯化水清洗果实表面,去除尘土、昆虫等。采摘后的果实根据大小和颜色分成不同等级出口及销售。
保存
蛇皮果以果串或散果的形态出售,果串存放时间较长,散果存放时间较短。低温贮存可以延长蛇皮果的保鲜期,但过低的温度会冻伤果实。用蜂蜡涂在蛇皮果表面,可以将保鲜期延长至12天。在密闭系统中加入橙油蒸汽,可将蛇皮果在常温下的保鲜期从10天延长到至少28天。
病虫害防治
蛇皮果人工林病虫害较少,比较严重的虫害是一些甲虫类,主要以根部为食,可导致植株死亡。一般在栽培时施入—些防治根部害虫的药剂对其进行防治;苗期会出现—些叶斑病等,这—般与环境变化有关。
主要价值
营养:食用蛇皮果主要是吃里面的果肉,蛇皮果的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同时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也很多,另外还有以铁和钙为主的多种微量元素。这些成分都是人体正常运转的必备物质,因此蛇皮果就成了可以保障人体健康的一种特色水果。
功效:蛇皮果的果肉是白中带黄色,咬下去是很爽脆的感觉,而肉质很乾硬,非常的酸涩。蛇皮果果肉含对人体皮肤有益成分,印尼本地姑娘经常将它作为美容水果食用。它是水果中钾含量最高的品种之一,果胶含量也很丰富,对人脑十分有益,有“记忆之果”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