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爱好者
源于土地,热爱生活

李子李子知识科普_农业大全

李子李子知识科普

  李(Prunus salicina Lindl.),蔷薇科李属木本植物,小枝无毛;叶片为矩圆状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花梗无毛,萼片长圆状卵形,花瓣白色,长圆状倒卵形;果实黄色或红色,有时为绿色或紫色,外被蜡粉;花期4月;果期7-8月。

  地区分布

  李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

  李一般生于海拔400-2600米的山坡灌丛中、山谷疏林中或水边、沟底、路旁等处;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对土壤只要土层较深,有一定的肥力,不论何种土质都可以生长;对空气和土壤湿度要求较高,极不耐积水;宜在土质疏松、土壤透气和排水良好、土层深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生长。

  繁殖方式

  李的繁育方法较多,有扦插育苗法、分株育苗法、嫁接育苗法、种子育苗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不同的适用条件和在操作时所要注意的地方,重在是种植者要针对不同的品种和环境选择最合适的繁育方法,来实现最大的成活率。下面主要介绍李的嫁接的劈接法。

  李的嫁接时间及准备工作

  对于李的嫁接时间,通常选取在气候比较适宜的7月前后,这个是嫁接的一个最好的时间。嫁接时间可以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情况略做一些调整。在嫁接的前7-10天,种植者可以先做一些准备工作,选取生长强壮的外围枝将其摘心,这样做可以促进接穗可以提前成熟,嫁接部位的选取一般是在距离地面的5-8厘米处,这个高度是可以有利于嫁接芽的早期萌发。

  嫁接的具体操作

  对于嫁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嫁接前的准备,嫁接,嫁接后的保养:

  嫁接前的处理:主要是对于砧木和接穗的处理。对于砧木的处理,种植者需要将已经移栽成活的野生的李、桃、樱桃的树的树桩,选择离地6-10厘米处进行锯断。同时根据树的形状来进行一些调整。来将这段树桩作为砧木。还是就是对于接穗的处理,可以选取发育比较壮实的一年生的粗壮饱满的,但是还未展叶的半木质枝条作为穗条,同时对于这些穗条要进行妥善的保管和处理,处理成5-6厘米左右的长度,留取5-7个芽,将这些穗条用湿布进行包裹,方便之后的嫁接。

  嫁接的过程:因为砧木一般都是比较粗壮的,所以选择劈接法,同时这种方式对于之后的愈合也是比较有利的,接口处愈合的速度回很快同时成功率也会很高。在嫁接时要在砧木芽开始萌动或者已经萌动但是尚未展叶的时候进行。在嫁接前一天,需要为砧木浇一次水,将砧木的界面用刀削平,之后劈出一个三厘米左右的劈口,然后将接穗从湿布中取出来,将下面的接口修整成为一个与劈口所契合的楔形,将上面的芽也只留下俩三个芽。将接穗插入劈口,对准插紧实。然后用宽塑料布绑紧,一定要将接口的上端都要绑紧实,因为这样可以防止水分的挥发和病虫害。同时在嫁接的条件比较干燥的情况下,要将一些沾满水分的棉球塞在里面,同时上面用透明的塑料袋套好。

  嫁接后的保养:对于嫁接后的保养,在接芽长到3-5厘米处要剪断,砧木上留几片叶,带接芽萌发后再进行剪砧木。同时后期应该适时浇水。浇水的时候也要注意其用量,防止在李出现烂根的状况,同时也要对于树根的成长也要留意,使其根部发育茁壮,为日后长成一棵成熟的果树打下很好的基础。

  栽培技术

  园地选择

  园地选择是建立李园、发展李生产重要的一环,对李的生长、结果、产量及品质,管理难易,成本高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选择园址时要根据李树的生物学特性和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情况和社会经济地理条件综合考虑。一般选择坡度为5-20°,pH值4.5-8,年平均气温在15-20℃,排水良好的缓坡山地建园。

  栽前准备

  按照测量规划好的规格,进行种植塘开挖。在生产上种植塘开挖规格要求宽度80厘米、深度在100厘米以上,开挖时要求把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以便于定植时对土壤进行改良。定植塘开挖好以后,让阳光暴晒一个星期左右,利用阳光对土壤进行消毒。一星期后,进行回填,回填方法:首先,有条件的地方,每塘施农家肥50-100千克、普钙2千克或者果树专用复合肥2千克;其次,把农家肥和化学肥料与表土进行充分搅拌混匀,然后进行回填,应注意,搅拌混匀的表土首先回填到塘的底部,分置堆放的底土回填于种植塘的上部,切忌底土混有化学肥料,以免在苗木种植时发生“烧根”现象;最后是种植塘回土夯实,高出地面10-15厘米,形状呈“瓜塘”形即可。

  苗木定植

  定植时期因气候条件不同而不同。以云南省晋宁县为例,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李定植时期一般在12月至来年1月,也可以在同年的6月雨季来临之际进行定植。

  定植方法为选择无病虫害、健壮的嫁接苗,首先将多余的须根、取苗时受损的主根进行修剪,然后在回填好的种植塘中央开挖种植穴进行定植,定植时用手将苗木轻轻往上提,以便根系伸展,定植好要用双脚踏实苗木周围的土壤,确保苗木的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确保种植成活率。然后浇足定根水,覆上薄膜保水即可。

  根据李树对光照要求不严,对湿度要求较高的特点,可以适当密植,栽植方式以宽行密植长方形为佳,这样便于机械化和行间耕作。在土壤条件好的李园,种植的行距采用4-5米,株距采用3-4米;而在土壤瘠薄的山地和砂地,采用(4-5)米×(2-3)米的株行距进行栽植。但对自花授粉不结实或结实率低的品种,必须配置授粉品种,授粉品种选择开花期一致的品种,配置比例为3∶1。

  肥水管理

  在果园管理中,必须改良土壤,广开肥源,增施肥料,并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主要方法为以下四点:

  在施肥时间上要早施基肥(9月)和适时追肥,按当地物候期供应其所需营养元素。注意李树幼树生长旺盛,需多追施磷、钾肥,少施氮肥,追施氮肥要以不使幼树徒长为原则。盛果期果树开花结果多,形成花芽量也多,新梢生长缓慢,每年采果后除施基肥外要增施氮肥,同时要保证足够的磷、钾肥,以满足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需要。对老弱树,为增强树势,要以施氮肥为主,少施磷、钾肥,待树体发育正常后,再调整氮、磷、钾的比例[5]。

  要看树施肥、看地施肥。也可以参照树体大小确定施肥量,定植一年生的小树,施入有机肥20-30千克/株,并追施果树专用复合肥50克/株,以后逐年增加,待开花结果后,可秋施有机肥50千克/株,在花前或幼果膨大期追施氮磷钾等复合肥0.5-1.0千克/株[5]。

  在建园规划前,进行测土配方,首先在选择好的地块,采取5点取样法进行土壤取样,然后进行土壤测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配方施肥。

  根据李树的生长习性,有条件的地块应进行1-2次灌溉,以确保李树的正常生长。具体时间在李树萌芽前和幼果膨大期,新梢旺盛生长期。

  修剪整形

  李树的修剪与整形,不仅要按照李树生长特性进行修剪,更要分时期按照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进行修剪。幼树时期一般采取自然开心与双层疏散开心的形状进行修剪。前者使得李树本身能够通风,充分接触光照,这样的处理方式结实率更高,其次在便于管理的同时,更能够保障李树的存活率更高。后者用于具有生长优势的植株,防止植株过分生长,结实率下降。在挂果的繁盛期也要修正枝体,去除那些生长过于快速的树枝,防止营养剥夺,果实生长不大,并修剪那些患有疾病与有病虫害的枝体。及时修理衰老的枝干,防止延缓李树植株生长延缓。夏季植株的修剪一般包括摘心、扭梢、环剥、拿枝等。一般进行的时期是在夏季的6月中旬7月上旬进行。

  病虫害防治

  病害及防治

  李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穿孔病(李黑斑病)、李红点病、流胶病等。李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枝、果,严重时会引起李大量落叶,造成枝、芽死亡,树势衰弱,果实品质下降,产量下降。可通过石硫合剂防治。李红点病初期为害叶片,后期侵害果实。可通过代森锌、石硫合剂防治。李流胶病发生较普遍,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又名李树脂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如发病严重,其它粗枝上也可发生。可在休眠期刮去流胶,用抗菌素涂刷病部;喷布多菌灵防治。

  虫害及防治

  李的主要虫害有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蚜虫(桃蚜、桃粉蚜、李短尾蚜)、红蜘蛛。害虫的综合防治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包括改善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如李附近避免近距离种植桃树和梨树等食心虫寄主果树;果园树木行间或附近要避免栽植桃蚜、桃粉蚜等蚜虫的宿主植物,如蔬菜、马铃薯等。物理防治如黑光灯诱杀、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等。生物防治如性诱剂诱杀、利用天敌灭杀等。化学防治如敌马粉剂、米乐尔颗粒剂、辛硫磷颗粒剂等药剂。

  主要价值

  观赏:树枝广展,红褐色而光滑,叶自春至秋呈红色,尤以春季最为鲜艳,花小,白或粉红色,是良好的观叶园林植物。

  药用:性味归经:“李子,味甘,酸,性凉;归肝、肾经。”《滇南本草》:“清热生津,泻肝利水。”中医辨证:“李(果实),清肝热,生津液,适于阴虚发热、骨节间劳热、牙痛、消渴、祛痰、白带、心烦小儿丹毒及疮、跌打损伤、瘀血、骨痛、大便燥结、妇女小腹肿满及水肿等症的食之助康还可用于除雀斑及解蝎毒。”现代医学研究:“李(果实)具有缓泻作用,可适用于便秘。含多种微量元素,可强化肝脏和肾脏功能并净血和血,能促进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有增加肠胃蠕动作用,同时还多有止咳祛痰的作用。”

  营养:据测定,每100克可食李(果实),含水分90克,蛋白质0.5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8.8克,膳食纤维0.1克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钙、磷、铁、钾、钠、镁,含尼克酸、硫胺素、天门冬素、多种氨基酸及r-氨基丁酸等。此外,尚含有李苷、苦杏仁苷等。

  食疗:常吃李子还有养颜美容、润滑肌肤的效果。李子可生食或制果脯,也可用来做罐头,此外,它可作为酿造果酒的原料。

赞(0)

抢沙发

大地,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