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是橄榄科橄榄属乔木植物,小叶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有短柄;花朵小,两性或杂性,花萼为杯状,花瓣为白色或绿白色,花盘明显;果实为卵状纺锤形。花期5-7月,果期8-11月。橄榄因其果实尚呈青绿色时即可供鲜食而得名。
地区分布
橄榄原产中国南方,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均有栽培,分布于越南北部至中部。日本(长崎、冲绳)及马来半岛有栽培。中国分布以福建省为最多,四川、浙江、台湾等部分地区也有分布。栽培橄榄的国家除中国外,还有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及马来西亚。
野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沟谷和山坡杂木林中,或栽培于庭园、村旁。海南、台湾两省及四川的西昌地区均发现野生橄榄。
生长习性
橄榄性喜温暖至高温、湿润、向阳之地,生性强健,耐热也耐寒、耐旱、耐贫瘠,生长期需适当高温才能生长旺盛,结果良好,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冬季无严霜冻害地区最适其生长,冬天可忍受短时间的零下3℃的低温,但温度下降到4℃以下时就会发生严重冻害。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对土壤适应性较广,江河沿岸,丘陵山地,红黄壤、石砾土均可栽培,只要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都可生长良好。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有性繁殖
橄榄的有性繁殖主要为种子繁殖,主要选择果大、高产、稳产的树种并采集种果,种子的提取常用的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沤烂果肉取种、开水烫果取种和盐渍取种法,处理完之后将种子进行沙藏,到播种的时间后将种子点播在苗床上,播种后撒上细土,再覆盖地膜或稻草。
无性繁殖
一般选择用本砧作砧木,选择连年高产且丰产优质的品种来作为接穗,这样嫁接的亲和性好,成活率高,一般采用短穗切接法或劈接法,接后要用薄膜扎紧,后再套上薄膜袋密封,并用稻草包扎薄膜袋防晒。
栽培技术
建园选址
一般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土地,地势平坦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来建园;定植的时间一般为3~4月的春植和10月中下旬的秋植。
种苗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接口愈合良好、叶色和抽梢正常、根系发达而又没有病虫为害的植株来定植。
水肥管理
幼龄树一般以氮为主,配合磷钾,少量多次;结果树要施三次肥,分别是在春梢萌动前、在采果前后或秋梢萌动前以及12月上旬,以有机肥为主,增补磷肥;在新梢抽吐期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在多雨季节需要注意排水防渍。
整形修剪
幼龄树的修剪一般是在栽后的第2年春梢萌发前进行,留几个芽的培育主枝,其余的芽全部抹除;结果树的修剪一般在采果后进行,将徒长枝和直立枝短截,剪除病弱枝、衰老枝、过密枝和重叠枝等。
病虫害防治
橄榄相对柑桔、青枣等其他果树病害较轻,主要有炭疽病、流胶病、树瘿病等。病虫害近年来发展日益猖獗,疏于管理易造成害虫大量繁殖危害,导致橄榄树叶变黄、脱落、枝条干枯,有部分植株整株死亡,并逐渐影响到周围橄榄树的生长。主要害虫有星室木虱、小黄卷叶蛾、黑刺粉虱、圆蚧类,天牛类等。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
抓好清园工作,消灭病虫传染源;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减少病虫害发生。针对病虫危害严重株树,进行回缩更新或矮化嫁接新品种及套种其他果树、农作物等。
掌握各种害虫生活习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药物防治。病害在新梢展叶或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10%蚜虱净2000倍液+40%乐斯本1500倍液,或5%锐劲特1500倍液+5%阿克泰12500倍液喷雾防治。天牛类结合人工捕杀,将蘸取药液的棉花塞入虫道薰杀。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橄榄的果实鲜食爽口清香,甘味回味无穷,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其果肉中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每100克果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C;此外,还含有大量的钙,对儿童的骨骼发育有很大的作用。
生态价值
橄榄树终年常绿、树姿优美、根系深生、耐旱性强、寿命长,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在江河两岸、缓坡山地都可种植,可以作为绿化树种来美化环境,也可作为防风树种及行道树;另外,在山地上种植还可以改善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价值,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经济价值
橄榄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木材可造船、作枕木、制家具、农具及建筑用材等;果实可以被加工成多种凉果、例如:脆皮榄、十香果、玫瑰橄榄等,核可以被雕刻成工艺品;还可以被制成活性炭。
药用价值
橄榄的果实味酸、甘,性温,榄仁味甘,性平,核味甘、涩,性温;果实主要用来治疗烦渴、咽喉痛、开胃下气和腹泻;榄仁主要用来治疗唇吻燥痛;果核主要用来治疗鱼骨鲠及食鱼过多,消化不良等症状。